

李德仁
高精度攝影測量定位理論與方法、GPS空中三角測量、SPoT衛星像片解析處理、數學形態學及其在測量數據庫中的應用、面向對象的GIS理論與技術、影像理解及像片自動解譯、多媒體通信等方面
個性化簽名
- 姓名:李德仁
- 目前身份:
- 擔任導師情況:
- 學位:
-
學術頭銜:
博士生導師, 中國科學院院士,
- 職稱:-
-
學科領域:
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
- 研究興趣:高精度攝影測量定位理論與方法、GPS空中三角測量、SPoT衛星像片解析處理、數學形態學及其在測量數據庫中的應用、面向對象的GIS理論與技術、影像理解及像片自動解譯、多媒體通信等方面
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家。江蘇鎮江丹徒人,生于江蘇泰縣。武漢大學教授,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原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校長。德國斯圖加特大學博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測繪學會理事長,中國圖象圖形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地理學會環境遙感分會副理事長。80年代,主要從事測量誤差理論與處理方法研究。1982年,他首創從驗后方差估計導出粗差定位的選權迭代法,被國際測量學界稱之為“李德仁方法”。1985年,他提出包括誤差可發現性和可區分性在內的基于兩個多維備選假設的擴展的可靠性理論,科學地“解決了測量學上一個百年來的問題”。該成果獲1988年聯邦德國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最佳論文獎一一“漢莎航空測量獎”。90年代,主要從事以遙感(貼)、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和地理信息系統(GIS)為代表的空間信息科學與多媒體通訊技術的科研和教學工作,并致力于高新技術的產業化發展。他在高精度攝影測量定位理論與方法、GPS空中三角測量、SPoT衛星像片解析處理、數學形態學及其在測量數據庫中的應用、面向對象的GIS理論與技術、影像理解及像片自動解譯、多媒體通信等方面都有獨到建樹,其成果直接推動了技術進步,并已向產業化方向發展。領導研制了吉奧之星GIS系列產品、瑞風可視電話系列產品和立得三S汽車道路測量與導航系統等高科技產品。發表論文270余篇,出版專著8部:培養碩士生50多名、博士生60多名。其成果有十余項獲得國家及部委級科技進步獎、全國優秀教材獎、全國優秀教學成果獎。曾任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1SPRS)第111委員會主席(1988年一1992年)和第Ⅵ委員會主席(1992年一1996年)。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主頁訪問
10402
-
關注數
1
-
成果閱讀
2406
-
成果數
19
李德仁, 李清泉
測繪科學, 1997,26(2)128~133,-0001,():
-1年11月30日
本文在對三維(3D)GIS中多種數據結構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發展了三維行程編碼方法,完善了有關四面體格網的理論和算法,提出了一種基于八叉樹和四面體格網的混合數據結構,以及基于混合數據結構的3DGIS概念,最后通過實驗對有關理論成果進行了驗證。
3DGIS四面體格網 混合數據結構
-
148瀏覽
-
0點贊
-
0收藏
-
2分享
-
687下載
-
0評論
-
引用
李德仁
測繪科學,1999,28(1):1~5,-0001,():
-1年11月30日
本文敘述國家信息基礎設施(NII)、國家空間數據基礎設施(NSDI)和數字地球的概念與相互關系,通過討論分析,對如何推動我國信息高科技發展提出了若干有價值的建議。
國家信息基礎設施 國家空間數據基礎設施 數字地球 知識經濟
-
164瀏覽
-
0點贊
-
0收藏
-
2分享
-
671下載
-
0評論
-
引用
李德仁, 周月琴, 馬洪超
測繪科學,2000,25(1):9~12,-0001,():
-1年11月30日
本文綜述衛星雷達干涉測量和差分干涉測量的基本原理及其應用。文章從比較雷達干涉測量與一般航測遙感的基本差別出發,介紹各種干涉模式下的雷達干涉測量原理、差分干涉測量原理和數據處理流程。在簡要敘述雷達干涉測量應用領域后,重點列出IN SAR在地形測量、火山地形測量和D-IN SAR在地形沉降監測中的應用。最后,本文還探討了存在的問題和應用前景。
雷達干涉測量, 雷達差分干涉測量, 地形沉降監測, DEM
-
188瀏覽
-
0點贊
-
0收藏
-
2分享
-
1514下載
-
0評論
-
引用
李德仁
地球科學進展,2001,16(5):690~703,-0001,():
-1年11月30日
20世紀地球科學進步的一個突出標志是人類開始脫離地球從太空觀測地球(Earth Observation from Space),并將得到的數據和信息在計算機網絡以地理信息系統形式存儲、管理、分發、流通和應用。比較全面地介紹了上述過程的若干關鍵技術:航空航天遙感技術、GPS技術和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的最新發展及其未來計劃。重點介紹了氣象衛星、資源衛星、制圖衛星、EOS計劃以及我國航空航天遙感的主要成就;GPS全球定位系統及在我國的應用、衛星測高技術、我國的甚長基線干涉測量與衛星激光測距;GIS的發展歷史及其特點、我國GIS的發展概況與現狀等,最后提出“Geo-Information for all”的觀點。
航空航天遙感, GPS技術, 地理信息系統, 干涉測量, 激光測距
-
131瀏覽
-
0點贊
-
0收藏
-
2分享
-
826下載
-
0評論
-
引用
李德仁
中國圖象圖形學報,1997,2(2,3):84~88,-0001,():
-1年11月30日
本文首先論述圖象信息學的形成,然后扼要地匯報LIESMARS幾年來在圖象信息學研究中取得的主要成果與進展。
攝影測量,, 遙感,, 空間信息系統,, 計算機視覺圖象信息學
-
163瀏覽
-
0點贊
-
0收藏
-
1分享
-
391下載
-
0評論
-
引用
-
108瀏覽
-
0點贊
-
0收藏
-
2分享
-
260下載
-
0評論
-
引用
【期刊論文】論RS, GPS與GIS集成的定義、理論與關鍵技術*
李德仁
遙感學報,1997,1(1):65~68,-0001,():
-1年11月30日
該文從什么是GPS、RS與GIS(簡稱三S)的集成開頭,討論三S集成中需要研究和解決的一些理論與關鍵技術,最后介紹各種可能的集成應用系統。
遙感,, 全球定位系統,, 地理信息系統,, 集成
-
168瀏覽
-
0點贊
-
0收藏
-
2分享
-
495下載
-
0評論
-
引用
李德仁
測繪學報,1998,27(2):95~98,-0001,():
-1年11月30日
本文對最近幾年來在國際上所出現的英文學科名詞“Geomatics”的中譯文進行論述。文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講述該詞的出現過程;第二部分講述國外學者對該學科名詞給出的各種定義;第三部分討論它的中譯名和作者建議將“Geomatics”譯為地球空間信息學的理由。對“Geomatcs”一詞的討論實質上關系到地球空間信息科學的形成和崛起。
地球空間信息學 中譯名
-
120瀏覽
-
0點贊
-
0收藏
-
2分享
-
178下載
-
0評論
-
引用
李德仁, 關澤群
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學報,1999,24(1):1~5,-0001,():
-1年11月30日
探討了RS與GIS在空間數據處理過程中各種可能的結合方式,明確了目前RS與GIS集成中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將GIS數據直接納入圖像處理;同時提出,解決這個問題應先從空間數據處理的粒度人手,即尋找RS與GIS共同的處理單元。給出了將GlS數據直接納入圖像處理的實例,說明在行程線這個粒度上已能將RS與GIS很好地結合在一起了。
RS與GIs集成, 直接納入, 粒度, 行程線
-
112瀏覽
-
0點贊
-
0收藏
-
2分享
-
268下載
-
0評論
-
引用
李德仁
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學報,1997,22(2):93~95,-0001,():
-1年11月30日
地理信息系統是運行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的重要列車,它以應用為目的,以技術為導引,為全社會涉及空間地理數據的各行各業服務。隨著電子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空間定位技術、遙感技術和可視化技術的發展,地理信息系統的硬、軟件環境,數據采集、存貯、分析和表達等手段,勢必要不斷進步。在此形勢下,本文試圖對地理信息理論問題作出探討和思考。主要包括:各種形式空間數據在計算機中的表示;空間數據的自動采集與更新;空間數據的質量及數據不確定性;GIS數據的空間查詢與分析;空間數據的表達與顯示(可視化、符號化和多尺度表示)。在討論和分析中注意與傳統的以紙質地圖為介質的“模擬法GIS”相比較,并盡可能顧及未來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展特點。
地理信息理論, 空間數據庫, 地圖數據庫
-
117瀏覽
-
0點贊
-
0收藏
-
2分享
-
337下載
-
0評論
-
引用